爱是心的神明

為了表達對這系列台灣的紀錄片的喜愛與尊敬這篇blog用繁體咯。

我是個後知後覺的人吧,最近才知道這一系列的紀錄片,推薦給朋友的時候才知道周圍很多朋友都已經看過了。這是2011年出的一系列台灣文學大家的紀錄片,《他們在島嶼寫作》,一共六部。這次算是正式的在大陸上映,雖然只是一個小眾的影展,只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和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兩個地方放映,都是北京人文和藝術氣息很濃的影院。

5月18日,庫布里克書店,周夢蝶《化城再來人》。陳傳興 vs 張獻民。with 山坡羊。

上週六,在東直門的kubrick書店參加了其中一部片子的沙龍,周夢蝶《化城再來人》的導演陳傳興先生和張獻民的對談。那天我從詩意棲居的新店參加完螞蜂窩的旅行沙龍,直接騎車去了moma,晚上7點開始講座,我大概5點便到了。於是便在那裡看了兩小時的書,看完了《他們在島嶼寫作》這本集子,了解了他們的用心和影片背後的故事,便覺得一定不會差。講座也很不錯,期間提到“島嶼”這個概念,並不是單純指地理上的島嶼,也指文學的島嶼。這讓我想起了,“一個人是一座島。”(水木丁老師的blog名)。講座中關於時代與文學的思考,關於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與特質。還都挺有觸動的。

書裡看到印象很深的一些詩句。

化城再來人 周夢蝶
有時候,彷彿永恆就在我對面,懶洋洋的坐著;世界昨天才呱呱墜地,我是展翅欲飛的第一隻蝴蝶。

如霧起時 鄭愁予
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,黃昏裡掛起一盞燈。

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楊牧
星是唯一的嚮導。

5月25日,中國電影資料館,《他們在島嶼寫作》台灣文學影展 開幕式。with 山坡羊,米粒,蝴蝶,WL;路痴,小北。

於是今天又去了影展的開幕式。講座期間一直有一種莫名的感動,尤其是看完大屏幕上一部部放出的預告片,精緻,細膩,美好,用心。為他們的理想與堅持,並最終做出優秀的作品,呈現在大家面前。很喜欢主持人许悔之,溫文爾雅出口成詩引经据典信手拈来,真心佩服&喜歡。(小跑上下台的動作也真心可愛)。台灣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廖美立女士說起他們近期的進展,就是他們會拍一些香港的作家,也請了香港本地的著名導演來拍,而打動香港導演的正是他們目前的島嶼寫作系列的作品。我想,理想主義加上現實的努力,做的足夠好,就能夠打動人,路是越走越寬的。廖女士還說到關於書本傳播方式的變化,書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,很讓人思考。就像之前目宿媒體的童子賢先生說的從竹簡到紙張,也許竹簡也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體驗,而現在從紙張可能將來會變成電子書/數字化的檔案,所以他們專注於「影像. 劇本.資料庫」這些領域,希望通過不同的方式讓文化得以傳承。

“愛是心的神明,何況「春天已經來到」。”——楊牧

我時常覺得台灣的存在是中國之幸。它保留下來了中華傳統裡那些優秀的東西,儒雅,禮貌,和氣,謙遜。其實人需要的東西並不多,只需要一些很好的基礎品質,就會越來越好的。可惜大陸現在實在是太浮躁,功利,一切都太快了,太簡單粗暴,整齊劃一了。

我想,不論大環境如何。對我自己而言,勿忘初心。始終要知道,對自己而言,什麼事情是重要的,什麼品質是必須堅持的。不人云亦云。

晚上看了楊牧的《朝向一首詩的完成》,我個人是很喜歡的,喜歡影片整體的格調以及裡面的詩朗誦。聽完開幕式的講座,米粒說楊牧是個很清高孤傲的人,我有些不以為然。不過看完影片以及與導演編劇的影后談,倒是確認了,楊牧確實是一個脾氣很倔“很難搞”的人,他不願意過多的曝露他私人的生活在熒幕前,這也是這個片子用這樣的手法去拍的原因,關於楊牧本人的生活影像實在是不多。但是我想楊牧的“清高”是有道理的,他有他的資本。很喜歡影片中對於“孤獨”的珍視和保護。寫詩/寫作/思考,我想這些都是需要孤獨和空間才能完成的事情。所以,適當的孤獨,是重要的。

看完影片覺得我會很喜歡楊牧的詩歌,楊牧的詩目前還沒有簡體版,挺遺憾的,他的詩歌已經翻譯成各國語言了,為什麼至今仍然沒有大陸簡體版呢?影后談還有一點小尷尬,就是沒有主持人,影片結束觀眾紛紛散場走了不少,於是我看著明明坐在我旁邊的導演和編劇無所適從。直到沒有人再走了,她們才走到台前跟大家道歉,說散場的時候她們以為有主持人便沒有上前。最後結果還是蠻圓滿的。聽到了想聽的。

還想說一點是關於連結。用喬布斯的說法:
“You can’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;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.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.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— your gut, destiny, life, karma, whatever.” –Steve Jobs

於我而言,看這個片子的小感悟是看到影片裡面有採訪謝旺霖,他也是楊牧的學生。謝旺霖前些年因為一個資助計劃,然後去了西藏騎車轉山,回去之後寫了書《轉山》,後來還拍成了電影。在出轉山的書之後不久,是在2008年,是一個冬天,在光華路的單向街書店,謝旺霖分享轉山的經歷,然後我提了問題,具體已經記不清,當時的我還很迷茫,我大概說了我的願望,當時還很遙遠的“徒步墨脫”和“騎行川藏線”(當然現在看來這些都不再神秘和遙遠了,只需要合適的時間,去做就可以。),他說“无论将来我去骑车进藏,还是徒步墨脱。他都祝福我平安。他说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。但是努力去找,自己真正要的东西,这样的生活虽然很辛苦,但是比较快乐。如果只是为了生活而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违心的事,不止是辛苦,还会很痛苦。”他在後來給我簽名的時候寫道:MY:不要放棄。在楊牧的片子裡看到他,覺得意外又親切。畢竟也算是交談過並給當時的我一個不小的啟發的人。而今天,我在這裡看他的老師的紀錄片和影展開幕式,同樣又是一個很多啟發的時刻。我愛這樣的時刻,讓我覺得未來無限可能,我會擁有更加廣闊的世界與未來。

最後解釋一下這一長串的with名單吧。今天實在是很巧的,去之前就知道羊,米粒,WL會去,都是不同渠道認識的朋友,我還讓羊幫我佔了座。然後講座期間又收到蝴蝶的短信說她在現場。蝴蝶大概是04-05年時期,在海子的百度貼吧認識的朋友,素未謀面,也是近年才又在微博和豆瓣“重逢”,得知我們都在北京之後,互相留過聯繫方式,也約過幾次,不過都因為各自有事最終沒有見成。這次是我們十年網友的意外的初次見面,不過倒是很奇怪的沒有陌生感,她說差點就要對我說“好久不見”。然後就是散場的時候意外的碰到了路痴以及小北,都是周刊時期的很好的朋友,也是好久好久沒見了。講座和電影時間很短,於是只是短暫的寒暄了幾句。但是見到他們還是很開心的。

在講座沙龍書店影院live音樂現場遇到故人舊相識,大概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了吧。雖然今天實在遇到的太多我都有些凌亂,不過能相聚在一起,本身便是一種交集吧。感謝世上所有的相遇,人與人,人與書籍、電影、音樂;乃至與某一個靈感、瞬間。